探索浩瀚宇宙
建設航天強國
叩問蒼穹 探索不停
以天為盤,以星做子。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飛天的夢想。從一個個航天器的命名中,人們讀懂了千年問天的中國式浪漫——
“神舟”往返、“天宮”建成、“嫦娥”探月、“天問”探火……一系列耳熟能詳的名字,既展現了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和深邃的人文關懷,又彰顯著當代中國人探索、進取、求真的科學精神和更加堅定的文化自信。
新征程上,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已步入快車道,探索宇宙的腳步更加鏗鏘。
叩問蒼穹
天文體驗館中的宇宙探索與航天強國夢
"以天為盤,以星做子",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懷揣著飛天的夢想。從"神舟"往返到"天宮"建成,從"嫦娥"探月到"天問"探火,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不僅展現了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更彰顯著當代中國人探索、進取、求真的科學精神。在航天事業蓬勃發展的今天,天文體驗館作為連接公眾與宇宙的橋梁,正以其獨特的方式激發著人們對浩瀚星空的無盡遐想,培育著建設航天強國的文化自信。
中國天文探索的最新成就
近年來,中國航天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天文體驗館提供了豐富的展示內容。探月工程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從嫦娥五號成功采集1731克月球正面樣品,到嫦娥六號完成人類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中國航天用扎實的技術突破為人類月球知識庫貢獻了關鍵力量。嫦娥五號實現了中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采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里以外的月球軌道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球樣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中國空間站的全面建成更是彰顯了我國航天的智慧與實力。從2021年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入軌,到不到兩年內完成以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為基本構型的空間站組裝建造,中國航天創造了令世界驚嘆的"中國速度"。當前,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已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載人登月任務各項研制工作進展順利。
天文體驗館的沉浸式宇宙探索
天文體驗館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將宇宙萬象生動呈現,為參觀者打造了沉浸式的宇宙探索體驗。步入其中,首先迎接游客的是令人屏息的星空長廊,潔白墻面上懸掛著精美的星球照片,從土星的光環到木星的大紅斑,每一幅圖像都配有詳細的科學解說。最引人注目的當屬拖著長尾的彗星模型,其動態展示讓觀眾直觀理解"掃帚星"的運行軌跡。
球幕影院堪稱天文體驗館的鎮館之寶。直徑數十米的半球形銀幕如同倒扣的蒼穹,放映時整個穹頂化作星空。當燈光漸暗,數千顆恒星同時亮起,觀眾不必抬頭仰望,而是"躺"在星河之中。影片中,科學家穿越時空為觀眾講解星座奧秘,從大熊座的北斗七星到天蝎座的彎曲蝎尾,數十個星座的傳說與科學在此交匯。
高科技觀測窗口則讓參觀者親睹太陽黑子、月球環形山等天文奇觀。互動展區里,參觀者可以操作火星車模型,感受太空探索的樂趣。最受歡迎的是隕石觸摸區,來自小行星帶的鐵隕石跨越數十億年時光,如今安靜地躺在玻璃柜中,任人感受宇宙的溫度。
天文體驗館與航天強國建設
天文體驗館不僅是科普教育的場所,更是建設航天強國的重要文化陣地。它通過展示中國航天的輝煌成就,激發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在"探浩瀚宇宙 建航天強國"主題科普活動中,青少年化身為小小航天員,分別對月球和火星進行探索并完成挑戰任務。活動將展品體驗、動手制作及AI實時互動等形式融入其中,突破虛實界限,將青少年對航空航天的暢想具象化。
天文體驗館還引導青少年認識國之重器"神箭"長征二號F火箭,深入了解嫦娥工程。通過動手搭建月球基地、制作火星車,了解火星地質地貌,讓年輕一代在互動體驗中領略中國航天的魅力,堅定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遠比單純的知識灌輸更有效,也更容易激發孩子對科學的興趣。
天文體驗館的科普教育價值
天文體驗館在科普教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用現代科技將宇宙萬象生動呈現,逼真的星空模擬讓人仿佛伸手就能觸碰星辰,科普電影里的星系運轉如在眼前。這些沉浸式體驗能讓孩子真切感受宇宙的神秘與博大,悄悄在他心里播下對天文科學的熱愛。
館內遍布的互動展廳藏著不少驚喜:操控儀器觀察行星軌跡、扔出重力球模擬黑洞引力……在動手體驗的過程中,參觀者需要主動觀察現象、琢磨背后的原理,這既能鍛煉觀察力和邏輯思維,也能提升動手實踐能力。若是遇上研學活動中的小組任務,還能順便學會團隊協作與溝通。
作為國家級自然科學專題博物館,天文體驗館藏著一整個宇宙的秘密:從宇宙起源的奇點時刻,到星系演化的漫長歷程;從太陽系行星的獨特地貌,到人類航天探索的輝煌成就……參觀者可以在展館間慢慢逛、細細看,系統地接觸這些知識,為自己構建起對宇宙的基本認知。
激發公眾探索宇宙的興趣
天文體驗館通過多種創新方式激發公眾對宇宙探索的興趣。為弘揚航天精神,許多天文體驗館推出了"巡天探宇 筑夢蒼穹"主題系列活動,通過趣味游戲、動手實踐和專家講座等形式,讓觀眾感受航天的輝煌成就和宇宙的無限魅力。
元宇宙體驗中心利用全息技術、MR(混合現實)、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等先進技術,在虛擬引擎上營造出異次元空間場景,讓游客沉浸式體驗中國天眼的建設過程、科學原理和觀測成果,感受宇宙的浩瀚與神秘。游客戴上VR頭盔后,可以從真實景點"飛躍"到元宇宙虛擬空間,深入了解周邊景點的歷史文化;跟隨中國天眼接收的外太空信號進入虛擬宇宙空間,通過AR技術將宇宙信號轉化為音符,用手勢抓取完成拼圖游戲,探索宇宙的誕生和未來發展。
一些天文體驗館還實行常態化門票免費政策,通過近距離觀察隕石、參與科普互動,進一步激發青少年對天文科學的興趣,同時也為推動科技與文化融合、提升全民科學素養搭建了重要平臺。
從"嫦娥"攬月到"天問"探火,中國航天正以鏗鏘的步伐邁向更遙遠的宇宙。天文體驗館作為連接公眾與宇宙的橋梁,不僅傳播著天文知識,更培育著探索精神,激發著創新思維。在這片模擬的星空中,無數年輕的心靈被點燃了航天夢想,為建設航天強國積蓄著未來的力量。正如古人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探索宇宙的征程上,天文體驗館正以其獨特的方式,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叩問蒼穹,探索不停。

隨著2024年的尾聲漸近,展廳業經歷了一段充滿激情與挑戰的旅程。這一年里,我們見證了國際局勢的動蕩,盡管復蘇跡象初現,但平衡發展之路依舊漫長。對于中國而言,雖然前三季度GDP增速有所放緩,但由于經濟規模龐大,即便是微小的增長也意味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機遇。

射陽,這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土地,以其豐富的自然資源、發達的農業和得天獨厚的海洋區位優勢,成為碳匯經濟發展的沃土。在這里,碳匯經濟主題館以其獨特的視角和詳盡的展示,引領我們深入探索碳匯產業的奧秘,共同見證射陽在雙碳經濟道路上的堅實步伐。

上海博物館東館,以常設展覽為核心,精心策劃了一系列內容豐富、體系完整、歷史脈絡清晰且引人入勝的展覽。展覽不僅全面覆蓋了中國古代藝術的通史陳列,還特別突出了海派與江南文化、中外文化交流以及互動體驗等四大特色主題。東館開放多個精彩展廳,包括:中國古代青銅館、中國古代雕塑館、中國歷代璽印篆刻館、中國古代玉器館、中國古代陶瓷館、中國歷代貨幣館、陶瓷與中外交流專題館、以及“詩心造物——江南工藝的世界”館和考古上海館。其中,“中國古代青銅館”作為東館的璀璨明珠,享譽海內外。該館以青銅工藝的發展史為線索,巧妙劃分為萌生期至復古期的七大板塊,全面展示了從公元前18世紀夏晚期至公元19世紀中葉清中期,長達3600年歷史的500余件精選青銅器展品。這些展品不僅彰顯了不同時期青銅工藝的獨特風貌,更共同描繪了中國青銅藝術的輝煌篇章,讓觀眾在欣賞中領略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一進展廳,便能看到極越的明星車型——極越07 01。它的外觀設計時尚大氣,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整個展廳環境優雅舒適,讓人流連忘返。如果你對汽車感興趣,這里絕對是一個值得一來的好地方!

三線建設作為我國特殊歷史時期的重要戰略布局,不僅奠定了西部地區工業化的基礎,更孕育了“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寶貴精神。這一精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戰略中繼續發揚光大,成為推動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三線建設作為特殊歷史背景下的區域開發實踐,雖以戰備為主導,但實質上奠定了西部地區工業體系的初步架構,也塑造了干部群眾的精神風貌。進入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從整體布局中再次被推向前臺,其目標不僅是補區域發展短板,更是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腹地。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此語出自《莊子·知北游》,道盡自然之玄妙。今以山水為軸,貫通古今生態智慧,闡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層哲理。山水非獨自然之象,更乃文明之基、民生之本、發展之源。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非獨賞其形,更取其神——山之穩,喻根基之固;水之活,喻循環之妙。此等精神,非獨存于典籍,更活于民生,顯于經濟,驗于實踐。本文將從自然之象、人文之脈、經濟之理、生態之智四維展開,詳述山水如何成為連接自然與文明的永恒紐帶,如何將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最終實現“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的和諧共生之道。

一座承載著深厚文化底蘊與現代展示技藝完美融合的殿堂,坐落于紹興市越城區東浦街道的浙東運河文化園內。這座宏偉的建筑,以其34000平方米的總建筑面積,傲立于綠意盎然的文化園區之中,仿佛一艘穿越時空的巨輪,引領著每一位訪客駛向那遙遠而輝煌的歷史彼岸。博物館以“千年古韻,江南絲路,通江達海,運濟天下”為主題,旨在打造大運河文化帶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向世人展示一幅波瀾壯闊的浙東運河史詩畫卷,一部熠熠生輝的越地文化華章,以及一幅寧紹山水交相輝映的風物長卷。

蘇杭具有中國獨特的浪漫主義情懷,很多美好的浪漫的愛情故事也都發生在這。如果說把北方歷史及江南歷史做一個比較的話,那北方的歷史像是連綿不絕的山峰高大而深厚,江南的歷史像是潺潺的溪水恬靜一般的流淌,讓人覺得那么的心曠神怡。

水是生命之源,萬物之基。黨的”十八大”突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水生態文明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