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風嘯烈,興天下縱橫之人物
湘水連衡,濟經世擎天之大才
展覽主線
青年毛澤東紀念館—毛澤東在長沙求學期間,他完成人生的兩個轉變:一是由學生到教師再到職業革命家;二是由激進的民主主義者到初步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知識份子再到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橘洲沿革展一以印象人畫,以精神人詩,從橘洲的形成、發展到消沉再到現在的繁華,成為湖南建設兩型社會的新亮點!
展覽大廳
作為整個展館的第一形象,首先用一種開敞明亮、大氣磅礴的空間形式吸引觀眾,進人大廳,首先映人眼簾的是巨幅環幕影片一《沁園春長沙》,我們首創將主席這首描寫自己青年時期在長沙生活的傳世之作拍成影片,以強大的沖擊力,視覺化解讀“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竟自由”的意氣風發。以寫意化的“湘水環繞”造型天花,配以中心明亮的長沙光纖地圖,很好的將原有雕像融人到了環境中,再次強調了毛主席與長沙這座古城的聯系。
歷史長卷
我們在整個展廳頂上里特意設置了一條LED長卷,將湘江及其沿江的風光投影其上,營造一個湘水環繞的整體空間氛圍,即點出了展館的地域特色,又很好的強調了“湘水連衡,濟經世擎天之大才”的寓意!
360度全息故居
韶山毛澤東故居的360度全息投影,墻面上輔以故居的真實墻面造型,從多維角度,來展示毛澤東《立志出鄉關》的少年時期。
剪辮子雕塑
一組剪辮子的雕塑,真實再現了少年毛澤東的進步追求。
多媒體大型場景
作為展覽的高潮,我們在展廳中央位置設計了一個多媒體大型場景,表現毛澤東當年在長沙南門口鬧中求靜讀書的場景,背景是大幅的環幕投影,配以微縮街道復原,再現當年南門口熱鬧嘈雜的現場環境,整個設計使觀眾如置身其中,同時切實感受自己是否也能如毛澤東當年般鬧中取靜!
大型場景復原一一《嚶鳴覓同道》
大型場景復原一一《嚶鳴覓同道》,以岳麓山滿山紅葉和橘子洲為大背景,與毛澤東及友人的立體雕塑相結合,表現群志同道合的青年人暢游橘洲、暢談理想的場景,還原詞中“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道”的意境。
幻影成像場景《護校斗爭》
幻影成像場景《護校斗爭》則更真實的再現了青年毛澤東敢于同惡勢力斗爭的勇敢、沖動,同時也是他成長中樹立起的大無畏精神。
物理沙盤
我們以實物、模型地圖、電子翻書等形式,講述毛澤東讀書時關心時事/愛國仇日的民族情感.
《革新教育的青年教師》
從一師畢業后,毛澤東開始了作為教師的職業生涯,我們以圖片及實物的形式再現歷史,同時也著重表現了毛澤東在一師附小與楊開慧結婚的史料,表現毛澤東作為丈夫與楊開慧之間心心相印、互相鐘情的個人情感,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的毛澤東。
積極進取的革命青年
在這個部分,我們設置了《聲勢浩大的驅張運動》微縮半景畫,表現作為一個已經初步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知識分子,初次領導政治運動的勇敢、智慧與決心。
延安博物館坐落于延安新區中軸線上,南臨大劇院,北望人民公園和行政中心,總建筑面積63358平方米,展覽面積14546平方米,是一座集陳列展覽、文物收藏文物保護、科學研究、宣傳教育為一體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藏品總數約11萬件,分十五大類:書畫、金屬、陶瓷、工藝、證章、文獻、印刷、紡織品、石刻、錢幣、照片、剪紙、郵票、唱片和其他雜項等。其中1841年江南提督陳化成督造的振遠將軍銅炮、1880年吳猷豫園宴樂圖軸、1895年英商道白生公司制清花機、清末點石齋畫報原稿、1911年民國總統候選人提名及當選人斗方、1923年上海匯豐銀行銅獅、民國百子大禮轎、民國柳亞子主編《上海通志稿》稿本、老上海地圖、《徵信錄》等都是館藏重要文物。
深入挖掘靖江的地域文化特色,如長江文化、移民文化、歷史人文等,將這些元素融入到展廳設計中,使展廳成為靖江文化傳承與展示的重要窗口,讓參觀者能夠深刻感受到靖江獨特的文化魅力。以時間為主線,梳理靖江從過去到現在的城市發展歷程,展示城市在不同階段的發展成就和特色,以及未來的發展規劃和愿景,讓參觀者對靖江的城市發展有一個全面、清晰的認識。
成都博物館是西南地區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城市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已有65年的歷史。自新館建成開放6年來已接待觀眾近1600萬人次。博物館掛成都中國皮影博物館牌子,是2006年國務院授牌的四川首家、成都唯一的國字號博物館。
曾經年少的我們,已為人父母,看著孩子天真無邪的笑容,也會懷念起自己的青蔥歲月想起那些泛黃的畫面,回憶起童年的樂趣,如果有一個追憶童年的博物館,那該是什么樣子呢?
射陽,這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土地,以其豐富的自然資源、發達的農業和得天獨厚的海洋區位優勢,成為碳匯經濟發展的沃土。在這里,碳匯經濟主題館以其獨特的視角和詳盡的展示,引領我們深入探索碳匯產業的奧秘,共同見證射陽在雙碳經濟道路上的堅實步伐。
在中國福州馬尾,一座承載著近代中國自強之夢與海洋情懷的宏偉建筑靜靜佇立,這便是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這座博物館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船政文化的傳承者,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展覽形式,吸引著無數游客與學者前來探尋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籌建于1997年,初名中國近代海軍博物館,2004年全面改版并更名為現名。它不僅是一座專題博物館,更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等多個國家級榮譽的獲得者。2024年8月,它更是榮膺國家二級博物館的殊榮,這標志著其在船政文化傳承與弘揚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泰州素有‘漢唐古郡、淮海名區”之稱,其傳統典型的水鄉農耕文明,厚重深遠的歷史文化積淀,千姿多彩的人文生態資源,孕育了泰州花團錦簇、名揚天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必不可少的,更是推動一個城市文化發展的核心力量。
項目位于南雄市中心區西部,湞江北岸,緊鄰省文物保護單位正南門、宋代古橋水西橋,以及在建的廣東第一條商業廊橋,北側和東側為住宅。交通便利,文化氛圍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