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選擇參加的展覽能給你帶來最高的回報嗎? 很多客戶想要通過展會達到成單效率,殊不知展會不僅僅可以帶來銷售訂單,也可以擴大企業品牌知名度,在同行中打開市場,以下十招讓你在展會中接單到手軟,本文來源網絡,耐心整理,如有侵權即刪。
展前運籌帷幄
第1式:刺探軍情充分了解欲參展的展會信息,包括展會報價,上一屆展會的總體情況分析報告、媒體計劃、觀眾群體,以及參展的產品定位。其中該展會的產品定位將給展商要以何種產品參展提供重要參考。
第2式:先發制人如果企業決定要參展,應當及早參加,特別是一些較大的展覽會,展商很多,參展報名時間會相應地提早截止,因為主辦方需要足夠的時間去做布展等準備工作。所以企業應當及早報名,不要坐失良機。
第3式:撒網埋伏企業在報名參展后,應根據自身的產品路線,最大限度地邀請符合產品定位的潛在客戶,為滿載訂單而歸埋下伏筆。
伊華歐秀展會設計現場
參展強力沖鋒
第4式:高手先鋒參展時,企業應當選派最適合該展會的展臺工作人員。這些人不僅會涉及參展的效果,而且到境外參展時,他們還會涉及到簽證的成功率。有經驗顯示,有些選派人員,可能較熟悉業務,但在英文和接待方面有所欠缺,如此一來不僅會在簽證面試時出現困難,而且在與境外買家溝通時也會有影響。所以,企業必須選派整個業務團隊中,綜合素質能力最強、英語水準較高的工作人員。
第5式:攻其一點參展時,企業要根據所參加展會的特點,選擇適合買家的最大優勢產品,這對第一次去參展的展商來說尤其重要。比如一家鞋企可能生產女鞋、男鞋、童鞋等,但其女鞋做得最好,所以參展時,展出產品要以女鞋為主,而不是既有女鞋,又有一大堆男鞋、童鞋,這樣會給買家留下“不專業”的印象。
第6式:聲勢奪人在參展期間,應當把握展會現場的宣傳機會,制作看板、宣傳資料及小禮品,給采購商留下深刻印象。
第7式:后勤跟進企業應做好展期的后勤安排,包括解決工作人員的吃住等生活問題,讓其全身心地投入,也包括與采購商進行第二、三輪洽談的工作等。參展時,后勤安排往往被許多展商忽略,其實參展只是業務啟動的第一步,后來的溝通才是生意能否做成的關鍵。而且,良好的后勤保障與供應才能一直維持工作團隊的強大戰斗力。
伊華歐秀展會設計現場
展后全面收網
第8式:乘勝追擊參展僅是與客戶建立關系的第一步,所以展會結束后,業務員要趁熱打鐵,做好業務跟進,最大可能地捕獲訂單。
第9式:清點戰場展會結束后,相關人員要做好如下工作:展出效果的分析,統計參展的費用,觀眾群體情況的統計分析,主辦者對觀眾問卷的分析,展臺工作人員工作技巧的總結,競爭對手分析,參展行為的媒介反應等。
第10式:鐵板釘釘對有意向的客戶以及已簽訂的訂單,要做好產品報價、生產安排等工作,做到每一筆業務都萬無一失。
參展的目的顯而易見,但是找到專業展臺設計公司后,做好展臺搭建也非常重要,但是有些原則上的可能在設計的時候就得考慮清楚,那么本文就簡單的介紹下展位搭建的三個基本原則
展臺設計,也稱為展示設計,是展會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展臺設計是展覽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展覽工作的全部;必須明白展覽設計本不是展出的目的,而只是達到展出目的的手段。很多人都不明白展臺設計的重要性,如果明白其中的目的,那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為五金出口企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利用展會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把握行業動態,提高自身企業的品牌形象,這是五金出口企業提高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但可供選擇的展會太多,選擇什么樣的展會,如何選擇展會,會前會后該做什么,等等都會對展會的效果產生影響。
展臺是企業在展會上對外展示的第一個窗口。優秀的展臺搭建客戶將幫助參觀者了解企業信息、服務和產品信息。 那么在展臺的布局和建設上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在深圳專門從事展臺搭建設計19年的【信可威】簡單介紹后:
預算有限,卻能在CBME母嬰展這樣的頂級舞臺上脫穎而出。今天,我們就以36㎡特裝展臺為例,手把手教你如何用合理預算打造“小而美”的吸睛展臺,讓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如果你曾經參加過大型的展覽或貿易展覽,你可能會對"展位搭建"和"展臺搭建"這兩個詞感到困惑。這兩個詞似乎在語境中經常出現,但是它們到底有什么區別呢?本文簡單介紹下:展位搭建和展臺搭建有區別嗎?
會展設計是指為了促進商務交流和文化交流而進行的建筑設計。會展設計通常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如今,新媒體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而新媒體技術在會展中的應用是最為廣泛和前沿的。 數字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使得信息的互動性和多元化,使得展館的展示內容、展示形式以及傳播與接收的關系都發生了變化。展廳內的實物、展板、展位、模型等靜態展示方式逐漸被各種新媒體技術所取代。 讓數字展廳“活”起來,千年敦煌壁畫、萬件故宮藏品變得觸手可及。
2001—2011年,是上海車展國際化騰飛的起步十年。在這十年中,上海車展從我國地方車展升級為國際品牌展會(2004年),隨后各大參展商以A級車展的標準亮相世界(2005年),從此打開了上海車展的國際化局面,成為各品牌首發車競相斗艷的舞臺。這十年也是我國自主品牌汽車摸索的十年,雖然在展出面積上一度可以與外資品牌平分秋色,但是在產品和技術上還存在很大差距。自主品牌需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發上,建立國際化標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