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的浪潮中,黨建宣傳教育陣地肩負著凝聚思想、淬煉黨性的重要使命。
傳統的展板陳列、單向灌輸模式,已難以滿足當下黨員群眾對精神文化空間日益增長的新期待。如何讓黨的理論、歷史、精神真正"活"起來,浸潤人心?一場關于黨建展廳設計理念的深刻變革正在悄然進行。
現狀分析
沒有黨建展廳
開展活動沒有場所、參訪接待無處看、宣傳黨建缺媒介、聯系群眾少紐帶。
已有黨建展廳
缺少主題理念、缺少宣傳亮點、缺少特色素材、缺少專業講解、缺少互動體驗
科技賦能強體驗
沉浸學習入人心
沉浸式體驗空間: 運用高清投影、環繞音響、智能燈光聯動,將觀眾包裹在歷史情境之中。
不再是"看"長征,而是"走"在泥濘的草地、感受雪山的嚴寒、聆聽炮火的轟鳴,在身臨其境中感悟信仰的力量。
互動查詢與數據可視化: 大型觸摸屏、互動地幕墻成為信息樞紐。黨的理論發展脈絡、組織建設豐碩成果、先鋒模范事跡,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點擊、可探索、可層層展開的動態圖譜。復雜數據轉化為直觀的圖表、流動的光影,清晰展現黨建引領下的時代巨變。
VR/AR深度體驗: 戴上VR設備,觀眾瞬間"穿越"至中共一大會址的現場,親身參與那開天辟地的偉大時刻;通過AR技術,掃描歷史照片,與之相關的視頻、人物故事隨即在屏幕上生動演繹,模糊了時空界限,拉近了情感距離。
空間敘事破傳統
黨史教育活起來
宏大敘事與微觀視角交織
既全景式展現黨的奮斗歷程和輝煌成就,更聚焦于普通黨員、基層黨組織的感人故事。從脫貧攻堅戰場上的汗水,到抗疫一線的堅守;從科技攻關的日夜奮戰,到社區服務的點滴奉獻。這些有血有肉的故事,讓偉大精神有了具象載體,更易引發共情共鳴。
理論具象化、生活化
將黨的創新理論與本地發展實踐、與百姓日常生活緊密相連。通過具體案例、發展數據、民生改善的實物對比,生動詮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理念如何落地生根、惠及千家萬戶。理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條文,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
精神場域重轉化
紅色基因傳下去
主題鮮明,風格融合: 整體設計緊扣"新時代"脈搏,在保持黨建空間莊重感的同時,融入現代、簡約、開放、科技等美學元素。色調運用上,以黨旗紅為主基調,巧妙搭配體現時代感與專業性的輔助色系,避免沉悶壓抑。
藝術化表達提升感染力: 巧妙運用雕塑、壁畫、裝置藝術、多媒體藝術等多元形式,將黨史關鍵節點、重要精神符號進行藝術化提煉與升華。一面寓意"初心與使命"的主題藝術墻,一組象征"砥礪前行"的抽象雕塑,都能成為直擊心靈的視覺焦點和精神圖騰。
光影營造氛圍與儀式感: 專業燈光設計至關重要。通過精準的照明控制,聚焦展陳重點,營造或肅穆、或激昂、或溫暖、或充滿希望的情感氛圍。特定區域(如宣誓區、英模展示區)可設計富有儀式感的光影效果,增強參觀者的代入感和敬畏感。
部分案例展示
黨建展廳的煥新升級,其意義遠超物理空間的改造。它是一場理念的重塑——從單向輸出到雙向對話;是一次手段的革命——從靜態陳列到動態感知;更是一種價值的回歸——讓黨的理論、歷史和精神,以更具溫度、更富力量、更可親近的方式,真正抵達每一位參觀者的內心深處,激發認同,凝聚力量,照亮前行的道路。
如何讓黨建教育深入人心,讓紅色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答案或許就藏在“沉浸式體驗”之中。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那些精心設計的黨建展廳,探索它們是如何通過沉浸式體驗,打造出一系列感人至深的紅色教育空間的。
當衛星數據流編織成洞察地球的神經脈絡,這座以航天資源應用展廳為名的科技殿堂,正通過核心展區的展館設計演繹天地協同的史詩。
在當今數字化快速發展的時代,科技館作為科技與大眾交流的橋梁,展廳設計顯得尤為重要,一個優秀的科技館展廳設計不僅能夠展示最新的科技成果,還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那么,究竟什么是一個成功的科技館展廳設計呢?以下將為大家介紹三大要素。
在廣州這樣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新精神的城市中,展廳不僅是企業展示產品和服務的重要場所,更是品牌形象和文化傳播的平臺,一個精心設計的展廳能夠有效地吸引目標客戶群體,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本文將介紹如何在廣州地區進行展廳裝修設計,以確保您的展廳既符合專業需求,又不失審美魅力。
在多媒體互動展廳的大家族中,企業展廳傳遞品牌價值,藝術展廳演繹美學表達,而科技展廳則以 “探索未知、傳遞創新” 為核心,成為展示科技成果、激發科學熱情的獨特載體。它跳出傳統 “展板 + 模型” 的靜態展示模式,將虛擬現實(VR)、人工智能(AI)、全息投影等前沿技術融入空間設計,讓抽象的科技原理變得可感知、可互動,既向觀眾呈現科技的當下應用,也勾勒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成為連接科技與大眾、推動創新落地的重要橋梁。
在當下社會,展廳的建設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推崇,因為展廳不僅是企業一張對外宣傳的名片,也是拉近與客戶之間距離的橋梁。展廳建設主要用于企業文化的展示或產品展示,因此在建設過程當中,用戶體驗也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之一。只有充分考慮受眾觀感體驗的展廳才有意義!
黨建類主題展館的策劃極具特殊性,這種要求不僅基于其內容的時代特征和政治內涵,更需要策劃人員掌握政治語境的表達方式。以及需要策展人具有強大的知識儲備、用戶分析的能力、內容選擇的獨特性、亮點安排合理性。
民俗文化如同立體的史冊,承載著民族的歷史記憶、生活智慧與精神信仰,是人類文明寶庫中的璀璨明珠。民俗博物館作為其核心載體與展示之窗,其設計當以匠心獨運,既要精準傳遞民俗精髓,更要營造沉浸互動體驗,使古老的民俗在現代語境下煥發新生,實現傳承與創新的有機融合。
從 “沙進人退” 到 “綠進沙退”,防沙治沙承載著人類與自然抗爭、守護家園的奮斗史。防沙治沙紀念館作為記錄這一偉大歷程的精神載體,以 “還原治沙現場、傳遞生態理念、弘揚奮斗精神” 為核心,通過空間敘事、場景還原、互動體驗的多維設計,將枯燥的治沙數據、艱辛的奮斗故事轉化為可感知、可共鳴的沉浸式體驗,讓觀眾在參觀中讀懂治沙的意義,在心中種下生態保護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