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展廳裝修、展陳工作心得:大量的看素材、資料后有一個感覺---中古 現代風 將是下一個家居風向。
嘗試梳理軟裝設計的框架,結合核心邏輯,從風格本質、空間法則到實操策略進行系統化拆解,希望能給部門設計師提供大方向后、各自融合發揮。
一、風格解析:現代主義骨架 × 中古風靈魂
1、核心融合邏輯
現代主義基底:硬裝以簡潔線條、中性色塊(灰/白/木紋) 構建理性框架,遵循“少即是多”原則,避免裝飾冗余。
中古風點睛:通過復古單品(胡桃木家具、藤編元素、飛碟燈) 注入懷舊溫度,單品數量遵循“30%法則”(空間占比≤30%),避免堆砌。
參考:暖棕皮質沙發搭配金屬細腿茶幾,硬裝留白墻面與弧形吊頂呼應,形成“冷峻骨架+溫潤肌理”的共生。
2、色彩與材質交響
中性容器:背景色以灰、米白、淺木色鋪陳(70%),奠定寧靜基調;局部用寶石藍、復古紅、中古黃跳色(30%),激活空間焦點。
材質對話:天然材質(胡桃木、藤編、皮革)與現代工業元素(金屬、玻璃、鏡面)碰撞。例如:藤編餐椅+啞光不銹鋼吊燈,粗糙肌理與光滑表面形成張力。
二、空間層次構建:五大對比法則
通過大小、數量、形態、色彩、肌理的對比強化主次,實現理性美感:
1、大小對比:
A視覺錨點:大型家具(如3米胡桃木書柜)作為主,小型單品(中古擺件、陶罐)為次,形成聚焦。
B實操技巧:客廳以弧形沙發(主)搭配纖薄邊幾(次),通過體量差引導視線走向。
2、疏密對比:公共區采用開放式布局(客廳-書房一體),私密區通過復古玻璃磚隔斷實現“隔而不斷”,疏密有致。
3、形態對比:硬裝直線(平頂、柜體)與曲線家具(波浪鏡、球形燈具)碰撞,幾何沖突中見和諧。
4、色彩對比:背景色(月光石灰)與焦點色(靛藍藝術墻)明暗交織,冷色基底中躍入暖調單品。
5、肌理對比:光滑巖板臺面與粗礪陶藝品并置,強化觸覺層次;絨面沙發搭配金屬支架,軟硬質感互補。
提示:避免平均用力!若墻面已用大幅抽象畫(主形態),地面地毯需選用純色(次形態)。
數字化浪潮下傳統展示空間深刻變革,智慧展廳以“科技+文化+互動”模式,融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在企業展廳、博物館等多領域展現強大應用潛力,引領行業新發展。
在當下對環保日益重視的背景下,數字化環保企業展廳憑借其獨特的設計與呈現方式,展現出了智能環保的發展方向。
航天工業展廳以“星耀寰宇·創見未來”為主題,通過沉浸式展廳設計,系統呈現中國航天事業從篳路藍縷到星辰大海的壯闊征程,彰顯航天精神、尖端科技與產業賦能,部分展項展示:
當 VR技術從娛樂、醫療等領域延伸至教育場景,高校黨建思政教學正迎來一場 “體驗革命”。以往依賴文字、圖片、視頻的傳統紅色教育,難以讓年輕學生真正 “走進” 歷史場景、“感受” 精神力量;而VR虛擬現實技術的融入,通過構建線上參觀學習模式,以視覺、聽覺的全方位立體化呈現,打造出沉浸式、可互動的獨特學習體驗,讓紅色教育從 “被動接收” 變為 “主動參與”,為高校思政教學注入了全新魅力與活力。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企業不斷尋求各種途徑來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展示實力并吸引客戶。而企業展廳作為企業的一張 “名片”,其設計的必要性愈發凸顯,那么企業展廳設計究竟是否真有必要呢?今天我們就來深入探討一下。
以中醫藥文化為基因,用弧形門洞勾勒空間層次,借木質肌理傳遞自然本真。將 “藥食同源” 等傳統智慧,化作墻面書畫、陳列器物,讓文化不再是文字說教,而是可觸摸、可感知的空間氛圍,讓訪客踏入即沉浸式觸碰中醫藥千年傳承脈絡。
在辦公室設計里,有一面墻常常被忽略,卻藏著最動人的品牌密碼 —— 那就是企業文化墻。它不是簡單的文字堆砌,也不是隨意的圖片拼接,而是用設計語言,把企業的價值觀、成長故事和精神內核,變成員工每天能看見、能感知的「空間伙伴」。
在數字化浪潮的席卷下,企業數字展廳應運而生,成為展示企業實力、文化與產品的全新舞臺。它突破了傳統展廳的時空限制,以創新的展示形式和豐富的交互體驗,吸引著眾多目光,那么,如何正確應用企業數字展廳,讓其發揮最大價值呢?今天,就帶大家一探究竟。
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聯投數產數字展廳宛如一座閃耀的燈塔,屹立于行業前沿,向每一位來訪者訴說著數字產業的魅力與無限可能。它不僅是聯投數產成果的集中展示窗口,更是數字技術與創意設計深度融合的典范之作。